CERNET创造的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的第一丨国际合作与社会影响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时间:2024-10-30

  今年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国的互联网主干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建设30年。30年来,CERNET始终致力于互联网核心技术攻坚,广泛参与国际互联网合作,努力贡献分享互联网技术,为互联网发展做出中国贡献,提升了我国互联网国际影响力。

  -1994年11月,由NCFC管理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办的亚太网络工作组(APNG)年会在清华大学召开。这是亚太国际互联网社群首次在中国召开地区年会。2001年,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当选为APNG主席。

 one1
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当选为APNG主席(2001)

  -1995年1月,CERNET派代表出席在泰国举行的亚太地区互联网地址资源管理机构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第一次会议,并成为APNIC发起成员单位之一。

  -1995年4月,因清华大学女生朱令的病症一直得不到确诊,朱令的同学贝志城等人将病症译成英文,通过CERNET节点高校北京大学的网络向国外学术网络Usenet和Bitnet发出求救电子邮件,通过远程诊断锁定为铊中毒。这是中国首位利用互联网向全球寻求拯救的案例,也成为全国网民了解互联网这一新事物的重要事件。  -1996年3月,清华大学胡道元教授团队提交的中文编码汉字统一传输标准,被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批准为RFC1922,这是中国大陆技术人员参与制定的第一个被IETF认可的互联网国际标准。

one2IETF RFC1922

  -1996年11月,德国总统访华期间,开通了中德学术网络互联线路CERNET-DFN,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大陆到欧洲的互联网连接。

  -1996年12月,开通了CERNET和香港学术网络的互联线路CERNET-HARNET,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大陆到香港地区的互联网连接,使内地与香港的学术界可以直接交换信息。

  -1997年至2001年间,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任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执行理事,成为首个担任APNIC执行理事的中国大陆专家。2003—2006年,2008—2015年间,CERNET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任APNIC执行委员会委员。

one3 清华大学教授李星任APNIC执行理事(1997-2001)

one4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任APNIC执行委员会委员(2003-2006,2008-2015)

  -1999年,第一届中美高级网络技术研讨会CANS在美国华盛顿马里兰大学举行,CERNET为中方承办单位之一。2000年,第二届CANS会议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首次由中国作为主办国召开的CANS会议。此后,CANS在美国和中国每年轮流举办,截止到2017年,举办了十八届,促进了中美两国互联网技术和应用领域的高层次学术交流。

one5
CANS在西安举办(2007)

  -1999年6月,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建设。2001年,CNKI在CERNET和CHINANET上分别建立两个中心站点,网站第一天访问人数逾万人,成为国内首个首日访问人数破万的网站。

  -1999年,CERNET作为最早的会员之一加入亚太先进网络APAN,致力于亚太地区互联网技术及应用的协同发展和协作研究。2000年8月,APAN第10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由CERNET承办,这是第一次在中国大陆举办的APAN会议。

one6
APAN Beijing Meetings(2000)

  -2000年3月,CERNET与美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大学联盟(UCAID)签署合作备忘录MoU,与美国Internet2连接百所以上高校的高速学术网络Abilene互连协议书,开通中美10M互联线路,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学术性网络实现互联。这是中国首次与美国下一代互联网组织正式签署合作和互联协议。

one7 CERNET与UCAID签署合作备忘录MoU(2000)

  -2001年6月,第5届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校长年会召开,CERNET2节点高校复旦大学为主办单位,这是首次由中国高校作为主办单位举办的APRU校长年会。

one8

  -2001年5月,中国互联网协会成立。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并担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第一届主任委员,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李星教授任学术工作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2024年,吴建平教授和李星教授获中国互联网协会颁发的“中国互联网30年致敬人物”。

 one9
中国互联网协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成员合影(2021)

one10

中国互联网30周年发展座谈会“中国互联网30年致敬人物”(2024)

  -2002年,“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启动,CERNET经国家计委选定为项目的中方实施机构代表,这是我国与国际上合作的第一个下一代互联网项目。

补2022“下一代互联网中日IPv6合作项目”基本协议书签字仪式(2002)

  -2003年11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任第一届主任委员,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李星教授任第二届主任委员。

one11
CCF互联网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03)

  -2004年6月,CERNET在国内首次研究设计了根/顶级域名服务的备份方案,并在CERNET上成功部署了分布式的根域名服务系统,服务节点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2006年,CERNET为国家信息安全计划提供了与国际域名相关的域名解析服务系统建设方案,研究开发了根/顶级域名的备用解析服务系统,并实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控制。

  -2005年9月,CERNET网络中心中标欧盟第二代跨欧亚信息网络TEIN2主干网运行管理工作。这是中国的科研管理机构首次被授权管理国际性互联网络,也是国际上对我国管理并运行大规模学术网络能力的肯定,对中国在国际下一代互联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起到关键性作用。

one12
欧盟第二代跨欧亚信息网络TEIN2主干网拓扑图(2005)

  -2005年底,CERNET节点高校清华大学在无线校园实证网中开始了对全球高校网络免费漫游服务Eduroam的探索,成为我国最早对Eduroam进行探索尝试的高校之一。2015年,CERNET在我国高校中全面推广Eduroam,节点高校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部署了eduroam的CERNET根节点,成为首批加入并运行EduroamCN的联盟单位之一。

  -2006年,CERNET2节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设立万维网联盟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中国办事处,为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互联网研究服务提供桥梁。2013年,北航加入W3C主机构列表,成为全球第四所具备该机构主机资格的高校以及15年来的首个全新加入的主要机构。

 one13W3C官网发布北航成为第四家总部机构(2013)

  -2007年7月,由清华大学提出的IPv4 over IPv6网状体系结构过渡技术获IETF批准为RFC4925,这是我国第一个非中文相关的信息类互联网RFC标准,并后续主导形成该项技术的系列化国际标准。其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动态非显性隧道的IPv4 over IPv6系统,为纯IPv6主干网建设和加快向IPv6过渡提供了重要解决方案,并推动IETF成立Softwire工作组。 one14

IETF RFC4925one15

“下一代互联网4over6过渡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荣获2012年度中国信息产业重大发明奖

  -2007年8月,亚太先进网络APAN第24届学术会议在陕西西安举行。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正式担任APAN学会主席,这是第一次由中国科学家担任国际互联网学术组织主席职务。2019年和2021年清华大学王继龙教授连续两届担任APAN主席。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利用与CERNET2合作建设的中欧学术网络高速互联线路,欧洲联合研究中心将卫星观测的高分辨率的灾区遥感图片实时传送到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为我国抗震救灾提供了即时重要信息。

  -2008年,由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团队提出的“下一代互联网真实源地址验证体系结构SAVA”获IETF批准成为RFC 5210,这是中国在IETF发布的第一个非信息类标准,同时也是非中文相关的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以我国学者为主体署名的第一个互联网RFC,并后续主导形成该技术的系列化国际标准。SAVA项目获2012年度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020年度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特等奖,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one16

IETF RFC5210

  -2008年,北京2008奥运会IPv6官方网站正式开通,这是奥运会有史以来首个IPv6官方网站,成为中国面向全球的IPv6重要应用示范,在国际上引起重大反响。

 one17第29届奥运会官方网站入驻中国下一代互联网新闻发布会(2008)

  -2010年7月28日,国际互联网协会将国际互联网界最高奖“乔纳森·波斯塔尔奖”授予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吴建平教授是首位获“乔纳森·波斯塔尔奖”的中国专家,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科学家。

 one18吴建平院士获Postel奖时与评审委员会委员合影(2010)

  -2010年10月,由清华大学李星教授带领IVI研究团队提出的RFC6052发布,成为新一代IPv4/IPv6翻译过渡技术互联网国际标准。IVI相关标准是我国第一个IETF系列标准,推动完成IETF国际标准RFC 9项,形成了由中国在IETF主导的RFC标准体系。该系列技术已成为向IPv6单栈演进最核心的技术标准之一。IVI项目获2017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获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2023年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one19
IETF RFC6052

  -2010年11月,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协办的第79届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众多国际知名互联网技术专家、多项互联网技术的创始人,以及互联网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1200余人参加了大会,这是IETF大会历史上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召开,也是截至目前唯一在中国大陆召开的IETF大会。

 one20第79届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大会·北京

  -2013年3月,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入选国际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任期从2013年到2015年,成为第一位入选IAB的中国大陆学者。互联网体系结构委员会IAB是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的顶层委员会,由13个成员组成。

 one21清华大学教授李星当选IAB委员(2013-2015)

  -2013年,CERNET节点高校清华大学网络安全“蓝莲花战队”闯入全球网络安全技术对抗赛DEFCON CTF全球总决赛,成为第一支入围DEFCONCTF全球总决赛的华人队伍。此后连续两年入围全球总决赛,并连续两年获得全球第五位的中国大陆最好名次。

  -2014年11月,CERNET作为发起成员,加入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提出的路由安全相互协议规范(Mutually Agreed Norms for Routing Security,MANRS),是国内最早加入MANRS的机构。实现了MANRS的路由过滤、反欺诈、沟通协调、全球可验证四项行动要求。 one22加入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提出的路由安全相互协议规范(2014)

  -2016以来,CERNET代表连续三次当选跨亚欧重大国际合作项目Asi@Connect专家委员会主席。Asi@Connect项目共有亚太地区24个国家参与,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一带一路”各国学术网的互联互通与国际合作。

 one23CERNET代表连续三次当选跨亚欧重大国际合作项目Asi@Connect专家委员会主席

  -2017年9月,中国工程院院士、CERNET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入选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互联网名人堂”。2021年,CERNET网络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李星教授入选“互联网名人堂”。互联网名人堂旨在表彰为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和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当前一共有4位中国科学家入选互联网名人堂。

 one24
吴建平入选互联网名人堂(2017)

one25
李星入选互联网名人堂(2021)

  -2018年6月,CERNET网络信息中心CERNIC(nic.edu.cn)完成DNSSEC(Domain Name System Security Extensions,域名系统安全扩展)部署。2018年10月,CERNET南京主节点东南大学(jslab6.edu.cn)完成DNSSEC部署,成为我国第一所完成部署DNSSEC协议的高校。

  -2019年8月,全球网络通信领域顶级会议ACM SIGCOMM 2019在北京举行,会议由国际计算机学会ACM数据通信专业组SIGCOMM主办、清华大学承办,这是国际计算机学会SIGCOMM会议举行30多年来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此次会议恰逢数据通信专业组组织成立50周年。

 one26

ACM SIGCOMM 2019大会现场

  -2022年6月,俄乌冲突使得互联网路由系统安全问题成为全球焦点。清华大学、中国电信推动IETF成立SAVNET(互联网自治域内和自治域间的源地址验证)工作组,这是我国科研人员首次在IETF的路由域发起成立的工作组。

  -2024年10月,由清华大学参与的《用于映射源授权(MOA)的配置文件》(A Profile for Mapping Origin Authorizations(MOAs))标准提案在IETF的“互联网域间路由安全运行机制”(SIDROPS)工作组通过立项。该文稿所提出的MOA是“互联网码号资源公钥基础设施”中首个由中国专家主导提出的核心数据对象。

  -开放是互联网的基因,也是互联网发展必须坚持的理念。走国际合作道路是我国攻坚互联网核心技术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环境越复杂,我们越要敞开胸怀、打开大门,统筹开放和安全,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

  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